根据伍德麦肯兹乙烯资产基准模型,综合考虑资产的战略重要性及国家的法规和政策等因素,从330个被筛选的资产中选出了114个存在不同风险级别的关停资产。
这些资产占2023年全球乙烯总产能的24%(约5500万吨/年),意味着全球近1/4的产能面临淘汰风险。其中,超过一半的受威胁装置属于中等或高风险类别。
一、中国
截至2023年,中国共有53套裂解装置,总产能共计4300万吨/年。
其中,装置寿命在30年以上的裂解装置产能为330万吨/年,占2023年总产能的8%。
尽管这些老旧装置经过改造和优化来降低能耗,但部分仍然无法满足基准能效要求。
因此,中国现有产能中有330万吨/年面临关闭的高风险,另外240万吨/年面临中等风险。
中国乙烯产业自2019年开始呈现前所未有的扩张模式,目前已跃居全球乙烯第一生产大国。
然而,在节能和减碳监管政策下,小型老旧裂解装置正在逐步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具成本竞争力和节能的新世界级装置。
二、 亚洲其他国家
亚洲其他国家共有900万吨/年的裂解产能面临关停风险,占全球高风险产能的20%。持续亏损已促使亚洲生产商关闭工厂或整合资产。
中国日益增长的自给率将限制其对乙烯进口的需求,导致亚洲其他地区出现结构性盈余,这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亚洲其他地区的开工。
例如,日本出光兴产和三井化学于2024年4月宣布将其在千叶的裂解业务合并,并关闭出光兴产的千叶裂解装置;日本ENEOS计划2027年财政年度关停川崎的一套44.8万吨/年的裂解装置;韩国石化生产商乐天化学正在寻求出售其在印度尼西亚的项目股份。
在东南亚,许多工厂在原有运营商退出后改变了所有权,也有新的挑战者进入。
三、欧洲
欧洲的基础化工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危机,这场危机是结构性的,现在已经不可逆转。
这场危机主要由原材料和能源的可获得性和高成本、规模经济需求以及需求萎缩等因素造成。2023年欧洲的开工率降至新低,虽有所上升但仍低于2010~2020年的平均水平。
再加上高昂的运营成本和能源原料价格上涨,该地区的资产与其他地区相比缺乏竞争力。
2024年,埃克森美孚关闭法国42.5万吨/年乙烯装置,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关闭荷兰53万吨/年乙烯装置;玮萨黎司计划关停意大利2套裂解装置和一套LDPE装置;
陶氏闲置位于荷兰的68万吨/年蒸汽裂解装置。未来5年,欧洲有260万吨/年乙烯产能面临高风险关停的可能性,其中84%位于西欧。
四、中东和北美
中东和北美的大部分乙烯装置都以乙烷为原料,生产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最具优势,装置关停风险很小,但需要应对近期下行压力,特别是需求增长乏力。
工厂通过降低开工率来管理库存水平。利率上升和资本开支上升也阻碍了新的投资。
美国只有少数裂解项目完成最终投资决策,沙特阿美在2024年取消了在沙特建造炼油厂和化工项目的计划。
五、总结与展望
全球乙烯工业目前正处于下行周期,面临多重挑战。全球新冠疫情、地区冲突、经济衰退和产能严重过剩等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行业阻力和不确定性。2019~2027年,全球供应增速大于需求增速,导致全球乙烯开工率下滑。
2023年,全球乙烯平均开工率降至82%的低点,远低于2019年之前90%以上的水平,这对亚洲和欧洲的企业构成了严重威胁,因为这些企业的利润率已经因能源和原料成本高企而受到挤压。
预测表明,除非进一步合理化,否则未来十年的乙烯开工率将继续低于86%~89%。
乙烯生产利润率将保持在较低水平,2023年乙烯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暴跌至-1%的新低,石化价值链上的利润率仍然低迷。
预计乙烯的投资回报率将一直保持在负值区域,直到2027年。
因此,实力较弱的企业不能依靠市场动态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低投资回报率也阻碍了新的投资。中期产能淘汰将加剧,主要影响到欧洲、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
适度建设和合理化将使全球乙烯工业重新平衡到有利的地方。
中国炼化高度一体化的裂解装置、乙烷裂解装置和其他大型原料多元化及原料灵活性转换的裂解装置将会在市场竞争中存留下来,中国的整体竞争力在亚洲提高。
中国的新投资者正在把投资高附加值的新材料和特殊化学品作为烯烃的下游配套,这将进一步提高价值链竞争力。
东北亚(中国除外)的出口导向型生产商继续受到中国产能大幅扩张的影响,随着中国进口市场的萎缩,生产商必须在东南亚和南亚,以及更远的欧洲寻找新兴的出口目的地,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欧洲将依靠更多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这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北美、中东和亚洲市场的需求平衡。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