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中国石化上海石化公告,公司拟投资约213.07亿元人民币,在维持原油加工能力不变的基础上,对炼油装置进行结构调整,关停现有70万吨/年乙烯等18套装置,新建 12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新材料装置。其中项目主体建设期约为3年,其他设施约为5年, 最终以实际情况为准。
此次大动作,目的是为了响应国家有关节能降碳和安全环保的要求,立足上海市及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依托现有企业基础,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的优势,发展高端化工材料,推进公司全面技术改造和提质升级。
据悉,上海石化业务包括石油产品(柴油、汽油、航煤等)、中间石化产品(对二甲苯、苯、乙二醇、环氧乙烷和乙烯等)、树脂和塑料(聚乙烯、聚丙烯、聚酯切片等),以及合成纤维(腈纶等)四大类别。
其中,炼油业务营收占比为66.53%(2024年上半年数据),是公司最挣钱的业务,毛利率约22.04%,但其他业务毛利率则非常低,不高于2%。公司2022-2023年持续亏损28.7亿和14.06亿元,好在2024年由于产品均价回升,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4154.4万元,实现扭亏为盈,不过相比于659.95亿的营收,依然很“微薄”。
估计这也是公司要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的重要因素之一,那么公司目前有哪些或者在布局哪些高端化工新材料呢?
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石化近年来已有和新开发的高端材料包括:医用聚丙烯注射器专用料、聚丙烯发泡料、高密度膜料MH652、高透聚丙烯料M1600EHT、用于药品和食品包装的高压聚乙烯料Q281D、Q800和吹灌封无菌灌装用低密度聚乙烯、核电用聚乙烯大口径厚壁管材料、电池软包用抗冲共聚流延膜专用料F200R......等等高端聚烯烃。
公司在建的高端材料项目主要包括25 万吨/年热塑性弹性体项目配套工程以及投资34亿建设的2.4万吨/年原丝、1.2 万吨/年 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6000吨)。其中,碳纤维项目已于2022年10月产出合格产品SCF55H牌号的高性能碳纤维(T800),公司因此成为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
早前,公司就已有1K、3K、6K、12K小丝束碳纤维和T300级碳纤维;2023年初,24K碳纤维产品在该公司1500吨/装置上实现批量化生产;2024年初,24K小丝束碳纤维成品首次实现T700级产品的稳定生产,开创了国内采用硫氰酸钠湿法纺丝工艺路线生产高性能碳纤维的先河;2024年4月,公司48K大丝束碳纤维风电专用料被三一重能公司成功制造成131米全球最长的陆上风电叶片。
此外 ,2024年年3月,上海石化新品预氧丝新产品(氧化型聚丙烯腈(PAN)纤维,单线产能约4000吨/年)正式推向个人防护等领域,实现首次国内销售和出口,此外该材料还可用于储能电池碳材料电极、碳刹车盘和发动机机舱等。
至今,上海石化已累积获取了251项碳纤维相关专利和46项碳纤维复合材料专利,并正在形成碳纤维-中间体-复合材料整体解决方案,这是公司目前最强“招牌”。
回到题目,高端化工材料,除了聚烯烃和碳纤维之外,还有很多机遇,比如:超高超纯光刻胶、高纯磷烷、高精度抛光垫、高性能氟树脂、氟橡胶、高性能茂金属催化剂、高碳ɑ-烯烃、血液透析等医用膜材料、聚酰亚胺......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