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食品级再生树脂投资扩产好消息不断。
1 、赛维尔二期项目开建
赛维尔年产9万吨食品级再生树脂及化学法再生PET项目建设工程在江苏省镇江市正式启动,计划于2025年一季度逐步投产,2025年三季度全部达产。
据了解,二期项目达产后,赛维尔将实现15万吨/年的高品质再生树脂产能。这包括:
年产10万吨:物理法食品级/功能性rPET粒子
年产4万吨:物理法食品级r-HDPE/PP粒子
年产1万吨:化学法回收rPET粒子
赛维尔表示,二期项目占地面积约48000平方米,投资额超5亿元,包含废塑料整瓶清洗生产线、塑料再生设备生产线、PET化学法连续式回收装置等。
项目投产后将利用废弃PET瓶、废弃HDPE/PP瓶、废旧纺织品及废膜等为原料,生产食品接触级、细旦多孔纤维级以及功能性再生切片,产品主要应用于“瓶到瓶”的食品接触级包装物、功能性纤维以及其他包装材料等。
2 、欧绿保龙一生产首批食品级rPET
欧绿保龙一新材料(江西)有限公司也于2024年第一季度生产出首批食品级rPET。该项目是全球资源再生和循环经济的企业——欧绿保,在中国大陆的首个塑料回收项目。食品级rPET相对于普通rPET具有更高的品质和安全性,主要用于海外出口。
废旧饮料瓶瓶经过清洗、破碎、光学分选、加热熔融以及挤出和造粒后,再通过欧洲进口的固相缩聚(SSP)工艺和设备,最后被精加工为食品级PET切片。每年,欧绿保龙一工厂能将20亿废弃的饮料瓶安全、绿色、环保地转化成可用于食品接触的再生材料,“从瓶子到瓶子”,实现了废弃塑料到新材料的再生闭环。
3 、食品级rPET市场增长迅速
尽管中国尚未开放rPET在食品接触材料中的应用,但放眼全球,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依云、雀巢、三得利等饮料及食品企业已陆续在部分国家地区推出100% rPET 的包装应用。
咨询公司 Industry Research 研究报告表示,2022年全球食品级rPET材料的市场规模约为39亿美元,将以13.61%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快速增长,预计到2028年将可达到83.86亿美元。
目前全球主要的食品级rPET生产企业包括因多拉玛(Indorama Ventures)、Evergreen、PetStar、PolyQuest、Clean Tech (Plastipak)以及威立雅(Veolia)、Verdeco Recycling等。国内的主要食品级rPET生产企业除了前面提到的赛维尔、欧绿保龙一外,还有天津盈创、广西国龙、威立雅华菲等。
4 、rPET回收加工技术
食品级rPET的生产需要经过收集PET瓶,并进行分选、清洗、破碎和再造粒等工艺。rPET市场持续升温,吸引不少产业链相关企业在rPET回收加工技术上推陈出新,助力加工企业提升rPET生产效率。
01、陶朗多功能光电分选设备
陶朗集团的AUTOSORT™多功能光电分选设备,搭载了多项陶朗专利技术和人工智能元素。通过近红外 (NIR) 和可见光 (VIS) 检测技术,AUTOSORT™能同时根据材质类型和颜色特征准确快速地识别和分离不同的材料,胜任异常复杂的分选任务,能从各种混合废弃物中分选出高纯度的PET、PP、HDPE、LDPE、PE、PC等多种可回收物。
02、宝绿特ES制程PET瓶回收清洗技术
该PET瓶回收清洗技术通过高度模组化,实现工艺集成,其占地面积较传统制程近25%降幅,这意味着同等处理量下,在土地使用,厂房建造上最大化地帮助加工企业节省投入。
宝绿特表示,其清洗工艺同样适用于瓶到瓶以及超细旦纤维的生产;生产成本低,在线用工相对减少1/3;环保可持续,每吨产出降耗13.3%。
03、Sorema PET除墨清洗线
意大利回收清洗设备解决方案供应商Sorema最新的PET除墨清洗线,可以把PET薄膜上的印刷墨水清洗后变成纯白色,再加工成半透明的再生颗粒。这个工艺可以解决有颜色的PET薄膜低值回收的难题,大幅提升PET薄膜的回收价值。目前这块除墨清洗线可以做到每小时4吨以上。
04、埃瑞玛真空反应安全瓶片技术
来自奥地利的埃瑞玛VACUREMA® 回收系统通过真空反应器中的 SafeFlake (安全瓶片)技术,集rPET净化、干燥和 粘度(IV)处理于一体。该系统在真空和适当温度下对 PET 片材进行预处理,可在挤出前有效去除水分和迁移物质。这可以防止熔体在挤出机中发生水解和氧化降解。即使进料的水分、混合或体积密度等参数发生变化,再生粒子的质量也能始终保持在高水平。
05、格诺斯脱挥去污回收技术
德国挤出设备供应商格诺斯(GNEUSS)推出的OMNI回收机新系列,聚焦脱挥和去污技术,适用于现有及新兴的回收应用。
该系统采用高效旋转过滤系统、优化的真空技术、在线粘度计VIS和格诺斯专利测量技术,可以针对特定材料设计可定制的回收线。用户还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通过 3C 旋转喂料机将材料送入挤出机。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