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6日 行业动态:
首页 > 时事报导 >> 相关行业
相关行业

1.5 万吨光学 PET 基膜项目主体按期封顶

发布时间:2025/9/15 15:56:42 来源:高性能膜材料

9月11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浇筑,由山西一建承建的年产1.5万吨光学PET基膜项目1#厂房、2#厂房、综合楼主体结构按期封顶。

该项目位于山西综合示范区唐槐园区专精特新产业园,共六个单体,总用地面积13359㎡,总建筑面积30932.92㎡。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山西省首家光学PET基膜项目生产工厂,建成后将有效带动省内光电产业链前端新材料的结构优化与升级,对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的发展具有强劲助推作用。这座融合绿色、智能、人文理念的现代化综合体大楼,也将成为太原集研发、生产、办公与展示功能于一体的新地标。

据悉,该项目建设主体为山西东大科兴新材料有限公司,建设周期为 2024 年第四季度至 2027 年第三季度(计划 2025 年 12 月完成主体施工),项目将新建 3 条生产线,达产后年产 1.5 万吨光学 PET 基膜,产品覆盖显示面板、光伏背板等领域。计划 2027 年全面投产,预计年产值超 5 亿元,将成华北重要光学基膜基地。建设中山西一建负责工程施工,地方通过简化审批加速落地,项目将助力山西光学材料升级,提升国内高端基膜自主供应能力。

拓展课堂:光学PET基膜

光学级 PET 基膜是具备优异光学性能的 PET 薄膜,广泛应用于显示面板、光伏背板、电子电路等领域。近年来中国市场增长迅猛,预计 2025 年规模将突破 130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 10%-12%,全球市场也将稳步增长至 2031 年;其应用呈多元化与高端化趋势,其中光伏背板用高耐候型基膜年增速超 18%,产业链竞争格局高度集中,国内前五大厂商合计占据约 68% 市场份额。

国产光学 PET 基膜近 3-5 年实现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扬州博恒 2024 年试制出性能超进口的产品,裕兴股份 2023 年量产 75μm 以下超薄 OCA 光学胶基膜且良率超 88%,防蓝光技术也已成熟。关键性能指标显著提升,高端产品透光率达 92% 以上、表面粗糙度 Ra 控制在 1nm 以内,纵向拉伸强度超 180MPa,长期使用温度达 120℃;国内企业研发投入占比维持在 4.5%-6.8%,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

市场竞争中,国产替代进程加速,2023 年国内 CR5 企业市占率 58.3%,较 2020 年提升 9.6 个百分点。国内龙头企业策略鲜明,双星新材靠全产业链布局实现 92% 光学基膜自给率,裕兴股份以高端化战略将毛利率提至 37.2%,东材科技、航天彩虹也分别通过差异化与军工技术拓展市场;国际方面,日系企业占据高端市场 65% 份额,韩、欧美企业则在各自领域保持竞争力。

产业链整合协同效应凸显,上游 PTA、MEG 等基础原料已实现国产化,但高端专用材料仍存依赖;中游生产企业同步推进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下游需求亮点频现,2025 年一季度光伏背板膜出货量同比增 18%,航天彩虹车载耐高温光学膜 2023 年营收占比达 31%,医疗级 PET 在器械包装领域占有率升至 12%,产业链协同创新也取得积极进展。

政策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国家层面从产业规划、技术创新等多维度出台支持措施,地方政府亦配套政策,如江苏省 2024 年 9 月发布《江苏省重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示范指导目录(2024 年版)》,同时行业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未来 3-5 年,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 2030 年达 220-250 亿元,2027 年 CR5 突破 75%;技术创新聚焦超薄、高透光等方向;应用向新能源汽车、智能穿戴等领域拓展。对国产企业建议加强研发、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业链整合等,政策层面则需完善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强化标准引领。

中国光学 PET 基膜产业过去 3-5 年成效显著,市场、技术、集中度均获提升,国产化加速,但高端市场仍依赖进口。在政策与需求双重推动下,产业有望未来实现更大突破,成为全球重要力量,国产企业需抓住机遇,通过创新与整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新材料产业进步。




免责声明:本图文、资料来源于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分享,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其他建议。仅供交流,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涉及侵权,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 zpia2008@163.com。